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文化观察|当戏剧舞台遇上现场拍摄影像 锦上添花还是画蛇添足?

时间:2007-05-02

演出时,台上不仅有演员,还有摄影师;而观众们看到的,也不仅是演员们的表演,还有舞台上大屏幕播出的影像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34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陆帕导演的《狂人日记》、田沁鑫导演的《直播开国大典》、孟京辉导演的《红与黑》、李建军导演的《世界旦夕之间》《变形记》、黄盈导演的《福寿全》、何念导演的《深渊》、张慧导演的《杂拌、折罗或沙拉》、冯远征导演的《日出》……这些近期在国内热演的剧目风格各异,表达内容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使用了“现场拍摄”手法。演出时,台上不仅有演员,还有摄影师;而观众们看到的,也不仅是演员们的表演,还有舞台上大屏幕播出的影像。这也让人不由思考:戏剧导演们为什么都爱“现场拍影像”?而观众们又感受如何呢?

“现场拍摄”已成国内外导演钟爱手段

在戏剧和影像艺术与技术方面都非常纯熟的国际著名导演陆帕,和中国演员连续合作了《酗酒者莫非》和《狂人日记》两部作品,其用精湛讲究的影像技术,通过叠映等艺术手段,与线性框架、盒式舞台空间一起,营造出多重现实和非现实空间之间的冲突与转换,极大强化了戏剧带给观众的心理感受,也让人领略到了享誉世界的“陆帕剧场美学”。

何念导演的《深渊》则将现场拍摄和悬疑舞台剧高水平的融合在一起,如同“偷窥”一样的拍摄视角,让整个故事更具悬念,也放大了表演细节,为观众带来极大的观看乐趣和心理刺激。该剧也被很多观众认为是“国内现场拍摄技巧最成熟的作品。”

田沁鑫导演当年的青春版《狂飙》,用八台摄影机即时拍摄、即时剪辑、实时投影,在舞台上同时出现多维时空,令人目不暇接。新作《直播开国大典》也让摄影师在舞台上现场将演员们的表演拍摄,并投影到多块屏幕上,保证剧场内各角度观众的观看效果,同时给舞台带来立体的时空关系。

孟京辉导演的新作《红与黑》,则让梅婷、张弌铖、罗欢三位主演走下舞台,走进观众席表演,摄影师将演员和观众一起拍摄下来投影在舞台上的大屏幕上,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观演体验。

就连一向偏传统现实主义的北京人艺,也在新版《日出》中尝试用“现场拍摄”的方式,突显人物的命运。

这些戏剧作品的现场拍摄手法虽然各有千秋,水平也自有高下。但让人可以看到,“影像”和“现场拍摄”已经成为如今常见的舞台手段,它们与现场表演深度融合,催生出新的表演形态,以更加丰富的手段和创新开放的态度,创造剧场成为多媒介融合的环境。

技术探索应为了支持更好的表达

黄盈是比较早尝试在戏剧演出中采用现场拍摄手法的国内戏剧导演,从2011年的《花事如期》,到之后的《梦行者》《点心》《十字街头》,到最新作品《福寿全》,都采用了这一手法。他的态度是:“这是拓宽表达的手段,干嘛不用!”

十年前,黄盈去阿维尼翁戏剧节,看到了在“即时拍摄”技巧方面引起国际戏剧界轰动的作品《朱莉小姐》,令他惊叹。虽然这部作品在即时拍摄技术方面的水准国际一流,但黄盈在和田壮壮导演的深入探讨中得到更大启发,认为“现场拍摄不应该成为一种炫技的手段,而应为表达服务”。此后,黄盈导演在《花事如期》中,采用现场实拍来增强了作品视觉呈现,也丰富了表现男女主人公内心世界的舞台手段。在《梦行者》中,他又采用现场拍摄的手法,拍摄胡同模型,让很多已经消失的胡同通过影像重现,传递出一种对北京城的强烈感情和人文关怀。到了今年的《福寿全》,则是把隐藏摄像机技术当成放大现场精彩细节与扩展舞台空间的手段,将“现场拍摄”作为与舞美、灯光、音效一样的普通部门。黄盈认为,“技术和手段谁都可以用,但就看谁用得好。作品本身应该有自己原创性的表达,技术的发展也是为了支持表达的原创。”

李建军作为当下最具实验探索精神的国内中生代优秀戏剧导演,一直尝试用各种有意思的方式去打破传统戏剧的限制,创造新的舞台语汇,拓宽剧场表达边界,甚至重新定义当代戏剧的意义,启发人们对当下社会与世界的关照与思考。今年的两部新作《变形记》和《世界旦夕之间》中,都出现了大量即时影像。尤其后者,完全就是通过即时影像的舞台呈现来传达对世界的思考和态度。李建军导演通过“演员假面表演+即时拍摄手法+绿幕现场合成”的方式,让现场也呈现出了三个同时存在但又截然不同的场景:演员们在空空荡荡的绿幕前戴着面具,扮演不同的戏剧人物;舞台上方的大屏幕里,被现场摄影机拍摄的演员们出现在了带有明显合成痕迹和电子科幻感觉的电影场景中;而同时能够看到舞台表演和屏幕影片的观众们,则被这样一部能够看到制作过程并且“故意虚拟化”的“科幻戏剧电影”触发出很多新鲜的感受。李建军说,“舞台上的这些技术,是对戏剧时空的一种拓展,指向的是我们对世界的一种哲学性思考。”

《世界旦夕之间》在今年的第八届乌镇戏剧节上刚一亮相首演,立刻就引起了强烈关注和众多好评,豆瓣评分给出了9.2高分,这也是李建军近年来争议最少、观众反响最好的作品,很多观众也都纷纷表示赞叹:“超出预期!影像不是为了运用而运用,而是结合当下社会现状。”

盲目跟风过度使用只能弄巧成拙

对于“现场拍摄”手法越来越多出现在戏剧舞台的这种现象,观众们大都表示,最开始会觉得这种形式很新鲜,但看多了之后,还是觉得内容最重要,如果只是为了让舞台上更花哨热闹,不仅起不到加分作用,反而会让人觉得“画蛇添足”。“现场拍摄”的必要性和手法也很重要,“手段谁都能用,但关键是用得好不好,巧不巧。如果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贫瘠,就是用了‘现场拍摄’等手段,依然会给人‘戏不够,影像凑’的感觉。”还有些导演觉得用了“现场拍摄”就高级了、先锋了,但实际上只是盲目跟风,弄巧成拙。而且“现场拍摄”如果被过度使用,也会影响到观众的观演感受:“大屏幕和多媒体太多,会干扰我们看演员的表演。而且我们来剧场,如果还是要通过大屏幕看演员表演,那还不如在家看视频呢!”看来,只有将形式和内容巧妙结合,并且在技术和创作上都很有独到之处的作品,才会真正得到观众认可。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润

编辑 金力维

流程编辑 吴越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文化观察|当戏剧舞台遇上现场拍摄影像 锦上添花还是画蛇添足?》,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古老与年轻携手 传统与现代交融 乌镇戏剧节——水巷里 橹声慢 戏正浓(文化市场新

古老与年轻携手 传统与现代交融 乌镇戏剧节——水巷里 橹声慢 戏正浓(文化市场新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核心阅读第八届乌镇戏剧节近日落幕。八届戏剧节,让更多观众感受到戏剧的美好,也为众多创作者搭建了成长的舞台,更见证了乌镇从旅游小镇、观光小镇向文化小镇的变化,让人看到了古老与年轻的...

2023-12-22 #经典句子

苏州首届青年话剧节以人才培育为内核 打造苏州文化新品牌

苏州首届青年话剧节以人才培育为内核 打造苏州文化新品牌

...一个多月的持续发酵,苏州人看戏、听戏、聊戏、演戏,戏剧的元素就像城市里的精灵,或多或少地点缀着人们的生活。作为苏州市的重点文化活动,青话节由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苏州工业园区工委宣传部主办,苏州文...

2023-09-18 #经典句子

文化观察|开始即结束!肖战主演话剧《如梦之梦》成都站开票秒光

文化观察|开始即结束!肖战主演话剧《如梦之梦》成都站开票秒光

...彩的呈现。2021年,《如梦之梦》经过全新打磨,由央华戏剧总制作人王可然担任制作总监,并在赖声川导演的指导下,由陈立美、张瑞担任复排导演协作完成。演员包括许晴、冯宪珍、黄璐、孔维、葛鑫怡、赵子锌、刘璇、任...

2023-11-24 #经典句子

当文学名作遇上话剧:“想说爱你不容易”聚焦

当文学名作遇上话剧:“想说爱你不容易”聚焦

原创 上海文联 上海文联当文学名作遇上话剧文学给予戏剧以内核和灵魂,而戏剧在一个更广阔的三维空间内,赋予了文学新的生命。鲁迅《狂人日记》、王安忆《长恨歌》、阿来《尘埃落定》……这些如雷贯耳的文学名作,最...

2023-09-19 #经典句子

将文化 商业 旅游结合起来的百老汇式戏剧街区 会在中国成功吗?

将文化 商业 旅游结合起来的百老汇式戏剧街区 会在中国成功吗?

丰富炫目的戏剧在大街两旁的戏院上演;戏剧从业人员在街区的公寓、酒店、写字楼里居住工作,给戏剧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灵感;城市居民和游客在餐馆、酒吧、戏院流连,为纽约市带来滚滚财源……将文化、商业、旅游结合...

2016-03-29 #经典句子

2021浦东文化艺术节“未完待续”!《换人间》让你“艺犹未尽”

2021浦东文化艺术节“未完待续”!《换人间》让你“艺犹未尽”

...与探索。其中,主创团队集结了全国知名艺术家,由著名戏剧导演艺术家曹其敬执导,罗怀臻、龚孝雄编剧。领衔主演的是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文武老生傅希如,他曾夺得全国青年京剧大赛老生组金奖榜首,还是上海白玉...

2007-11-10 #经典句子

文化|原创话剧以何深入人心?论中国话剧原创能力的全面提升!

文化|原创话剧以何深入人心?论中国话剧原创能力的全面提升!

...国话剧原创能力的全面提升。【关 键 词】原创力;主流戏剧;剧目生产;观众;体系化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1]文艺作品生产不同于其他行业的显著特...

2023-09-10 #经典句子

中外戏剧经典的跨文化研究:双向思维促进多元文明互鉴

中外戏剧经典的跨文化研究:双向思维促进多元文明互鉴

...专家论坛】作者:陈戎女(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外戏剧经典的跨文化阐释与传播研究”首席专家,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外戏剧经典的跨文化研究,就是考察一国的戏剧在跨越语言、国别、文化、媒介等...

2024-01-18 #经典句子